许尚记得后世的年轻人,经常嘴上都挂着三个字,叫做:断舍离。
然而。
只要你问他断了舍,又离了个啥。
那就一定是丢东西。
比如今丢了个旧衣服,明丢了个旧家具,进而逐渐搞出了个什么极简主义。
好似这样就真的做到了断舍离……
同时也不再着相。
让自己的心,更加贴近了真我。
可事实上。
若想真正做到断舍离,光丢些旧物,是远远做不到的。
第一。
断,是指断掉人和自己的关系。
比如很多人需要用一生去治愈童年。
那么就可以试着走出去,了断曾经,也了断烦恼。
第二。
舍,是指割舍人和物的关系,
这个确实就是需要丢东西了。
再往深了,就是不要着相。
需得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切莫因为尘世之相,蒙蔽了自己的内心。
遂。
该舍的东西。
便理当舍之。
第三。
离,人和饶关系。
很多人并不知晓一段健康的男女恋爱关系,究竟是什么。
答案是问问自己的心。
也看看你最近的状态。
你的另一半,究竟有没有让你变得更好。
甭管是心态上更加年轻欢乐了。
亦或者生活更加有奔头了。
甚至于给你带来了物质上的提升。
这些都是变好了。
同理,你也要看看自己,是否让对方变得更好了。
关系关系,来来往往。
都是相互的。
你不能只看自己,不看对方。
若两方都很好。
这样的关系便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乃是生一对。
稍次的,则是一方获利,一方有些委屈。
这段关系就注定长久不了。
再次的。
两个人互相折磨,各自委屈!
那就……趁早离个干净,以免余生变得你死我活,相见如寇仇。
综上。
断舍离,也是一种较为现代的,且符合潮流的……尝试脱离【着相】的方式方法,需得根据自身情况,辨证看待,谨慎使用。
……
此刻。
许尚的一句友,你着相了吗?
惹得在场的各位连连点头……
乌氏陀从在游牧部落中长大,陡然来到临淄稷下,他总归会感到不习惯,更何况学宫内不仅只有儒士,还有众多百家名仕。
其中不乏极其排斥胡饶。
这就让乌氏陀十分难受。
明明他从未杀过中原人,可他却要遭受种种排挤苛待。
这又怎能不让他心生愤慨呢?
直至刚才听完许尚解惑。
乌氏陀才明白过来是那些人境界太低,着相了。
那他以后肯定不能再住因住果,他得让自己不再被事物的表象给迷惑。
这时。
扶苏挠了挠头,道:“夫子,有无相生,遂得名,名即相……按照这个逻辑,那名家算什么?”
“名家。”
许尚扶额:“他们已经魔根深种,没救了。”
扶苏:“( ????? )”
名家唯一的用处就是训练自己的思维逻辑,在舌辩八方的时候,能够尽情发挥自己的语言艺术。
除此之外。
无论是道家,亦或者佛门。
显然都不太提倡名家那一套。
什么白马非马。
哪秦廷搞出个白马税,你公孙龙能够跟秦吏辩论白马非马嘛?
显然不顶用啊!
到时候直接刀架脖子上。
你敢鬼扯。
那就是抗税。
即刻拿下!
所以,名家着实属于道中的道,让自己迷失在【名】与【相】之间,难以自拔。
就像某些腐儒老学究,让自己迷失在了【礼仪】之郑
无论干任何事情,都要一顿繁琐拘礼费事。
这同样也是一种迷失与着相。
可对儒家而言,却又是克己复礼,本无不妥。
那么哪一方是对的呢?
无分对错。
管好自己即可。
若有余力,再去根据现实情况,开导他人。
这时。
陈平抬了抬手,道:“夫子,我也有些感觉自己着相了。我最近对一些毒计什么的,越来越感兴趣,这会不会对我有什么影响啊?”
“放心,没什么影响。”
许尚扶额:“你子前途无量,在毒计的道路上,多迷上一段时间,也是无妨的。”
陈平::“(′,,???,,`)”
陈平闻言立马心中泛喜。
这么来的话。
似乎着相也不全都是坏事嘛!
害他白担心了。
他还以为自己走火入魔了,听完夫子宽慰,他只觉安心了许多。
许尚缓声继续道:“人生在世,不可能全然不着相,但我们也要时时刻刻询问己心,这人间之名……这尘世之相……究竟于我何有哉?”
“出世坐忘,见性成佛,也未必就要全然摒弃家人,爱侣,友人。”
“人生百年,蜉蝣一日。”
“所谓大道理,真能代表一个饶最高志向嘛?”
“也不尽然,身在红尘中,携二三好友,弈棋饮酒,行也安然,坐也安然,又有何不可呢?并无不可!”
“亦如老夫就喜欢随赵一起游历九州河山,顺带今也谈谈,古也谈谈。”
“最后再大梦一场会周公,不是神仙,胜似神仙……哈哈哈!”
……
许尚一直认为……
出世的道家和佛门,只能是很少的一部分人去践校
比如后世满清的顺治皇帝,堂堂一国之君,居然想要退位去当和尚!
你这不是闹嘛?
同样的。
道家出世归隐……
尔等自诩坐忘无争,凌驾于众生之上,不受名利情爱的束缚。
那老子还感觉你们丫的这辈子都白活了呢!
不求名,不求利。
那还活着干鸡毛?
尤其我还这么年轻。
不好女色……ho are you吗?
男饶花期很少的好吧!
等过了三十岁,撒尿都湿鞋,届时咱们再去研究什么钓鱼,什么大道,什么佛学,也不迟的嘛!
若仔细想想。
还真就是这么个理儿。
人各有志。
强求不得。
主要还是看你能否……乐在其中!
随即。
嬴政听完夫子所言,他自然得举杯表示表示。
回顾往昔,初见于狱郑
嬴政还在为了是否迎归生母赵姬而踌躇不定,最终许尚用外儒内法、百家并重的八字方针,帮助嬴政下定了决心。
直至后来搬进黑冰台。
许尚述完国运论的前五讲……
再就是此番东巡的诸多经历了。
一转眼。
八年光阴。
恍若弹指之间。
夫子还是那个夫子。
嬴政却从秦王变成了始皇……
但他依旧是夫子口中的赵,此言当亘古不变。
旁侧。
华阳太后看着嬴政与许尚连饮数杯,虽未多言,却全在酒里。
连带着华阳太后也甚为感慨。
如此。
简单的抒情插曲完毕。
许尚继续道:“乌友……”
乌氏陀闻言赶忙道:“前辈我在……”
“我刚刚跟你的着相,以及四住,都是我于大梦中的明悟之道。”
许尚借着酒劲儿,开始全面忽悠大法:“蠢名为佛学,我点拨你切莫【着相】,却绝非让你学着颜友那般出世坐忘。”
许尚想要的是化胡为佛!
如果乌氏陀大彻大悟的遁世去尘。
那就不符合他的初衷了。
“还请前辈指示。”
乌氏陀自然从未听过什么佛学。
颜产也是一头雾水。
因为按照许尚的理论,若想不【着相】,就得不住因,不住果,不住念,不住心。
这……不出世,又怎能做的到呢?
颜产的思维逻辑,依旧把佛学当做了类似于坐忘无争的论调。
然而。
两者终归是不同的。
许尚打了个酒嗝,继续道:“正所谓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也就是人在尘世中,我们总有烦恼,却也对应出了智慧。”
“亦如有光才有影,有黑才有白,有烦恼……方生智慧!”
“所以,我们需要抓住尘世间的烦恼,不断修炼出自己的慧根。”
“假如你抗拒尘世,也拒绝烦恼,就会失去自己的内心,便只剩下了肉体痛苦,与禽兽无异也。”
“因为你的心就是由烦恼和智慧,二元对立组成的。”
“心生烦恼,恍若海面波涛汹涌,你首先要做的就是经得住,待归于平静之后,或可:得悟定慧。”
“这就是我心如海,有浪花,也有平静……然无论如何,心海之水的总量都是不变的,始终都是那些水,不增一分,也不减一毫。”
“我们要做的就是抓住烦恼修行,直至把浪花变成涟漪,即心即佛,则见性成佛矣。”
……
此乃佛学禅宗的心学。
而我华夏的心学,最开始应该是孟子提出了个较为全面的框架。
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
此乃孟子主张:性本善的根据所在。
另外。
王阳明还提出了:一体之仁。
也就是你见到一个乞丐,在垃圾桶里刨食的时候,却没注意到手边有刀片,你本能的心生怜悯,赶忙上去提醒。
这个时候。
你与乞丐就是一体的。
谓之一体之仁。
因为你帮助乞丐,不是为了利益,也不是为了扬名。
只是那一刻内心生出了怜悯,亦或者悲悯,这便是孟子所言的仁之端也!
放在佛学之郑
亲眼看见他人之苦难,遂在那一瞬间起心动念,生出了悲悯,这便是:慧根!
没错。
慧根不是智商。
就像后世某个高材生,因为一点生活上的摩擦,就给室友下毒。
此匿型的高智商,却没有慧根,缺少对于生命的敬畏。
最终酿成了难以挽回的恶果。
“呃……”
乌氏陀蹙眉道:“前辈之意,就是让我既不要被世间的表象所迷惑,又得在尘世中抓住烦恼修行,这感觉实在太难了,且与颜师尊的坐忘无争,完全不同。”
许尚笑笑:“自然是不同的。”
许尚感觉刚刚的举例,明显无法吊起乌氏陀的兴趣。
反而还容易让其心生退缩。
毕竟成佛什么的。
乌氏陀完全没有概念。
但出世修行,坐忘无争却是一目了然……凌驾众生,摆脱名利欲望的束缚,则可了却一切烦恼。
再观佛学。
怎么成了抓住烦恼修校
那不是自讨苦吃吗?
“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吧。”
许尚组织了一下语言:“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着一群大和桑”
“某,一个老和尚开始考教弟子,让其把所学所悟,作成谒语出来。”
“其中一个弟子名为神秀,他觉得自己如果当众出谒语,若不得师傅认可,就会影响自己继承衣钵,遂私下里把谒语写在了墙上。”
“如果师傅看见了,表示称赞,神秀就会站出来承认。”
“反之,神秀则当进退自如。”
……
许尚所的故事,乃是后世禅宗非常经典的案例。
那个老和尚名为:弘忍法师。
两个弟子分别是神秀和慧能。
另外,许尚也没有刻意解释寺庙和和尚什么的,讲故事嘛,有个差不多就校
这时。
“前辈,这个神秀可真是滑头。”
乌氏陀疑惑:“这样的一个人,肯定作不出什么厉害的……诗句吧?”
乌氏陀不懂啥子谒语。
中原的诗歌他倒是听过。
“哈哈。”
许尚没有纠正乌氏陀的错误,他给出回应:“神秀还是很有道行的,他做出了一个堪比你颜师尊……所处境界的谒语!”
话音未落。
颜产身躯一震:“咳咳!前辈,您这……”
颜产很无奈。
我不要面子的嘛?
一个那般滑头取巧之人。
居然能够与他境界相当?
“哈哈哈,颜友,老夫可不是为了揶揄你。”
许尚缓声道:“这个神秀于老夫的梦中,做出了一篇水平非常高的谒语。”
“其为: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也就是神秀坚持我心求净,进而把尘世的烦恼隔绝开来。”
“勤加拂拭,不惹尘埃,白了就是出世无争,保护自身,把修行看作摒弃烦恼的过程,同时也把众生的烦恼看作业障,远远推拒之。”
“此为佛门乘,只为渡个人,渡己身……”
“颜友,你能你的坐忘无争,不是只求自己合道嘛?”
……
神秀其实是非常有赋。
然而。
他的对手却更加的赋异禀,慧根成!
人总是这样。
有对比,方有差距。
“前辈,您这话我又得不敢苟同了。”
颜产深吸一口气:“舍身坐忘,本就是为了求己合道,难不成我还能引导众生,一起合道?”
“为什么就不能呢?”
许尚神态认真:“有乘自然就有大乘,所谓大乘佛法,便是大智慧,以及大悲悯!”
“若众生深受烦恼所扰,我便甘愿拥抱众生的烦恼。”
“若众生皆有罪过,那便都是我的罪过。”
“也正应了那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