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宜兴市周铁镇维雅信息咨询工作室-闲时书屋!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五百二十章 汪澹故居

本以为诚会有个单独的红包给自己,徐婉婷没想到伸出手之后,诚却只是在她的掌心里轻轻的打了一下。

“没有!”

“喂!你这也太不公平了吧?凭什么他们都有红包,就我没有?而且,所有人里,只有我是没有加班费和各种补贴的好吧?”

诚耸了耸肩膀,:“我也没有啊!”

“废话,你是投资人,还是节目嘉宾,整个春节期间的拍摄计划根本就是你自己想出来的好吧?咱们这些人,都是为了你在加班,你还想要加班费?”

“可是徐总,在这档节目当中,你的身份和我完全一致……”

呃……

女子口巴!

徐婉婷突然就哑了火。

诚的好有道理,她也只能用一个大大的好吧表示自己对诚抠门行为的无声抗议。

“现在,我开始有些相信你这人真的是平时就那么抠门了,刚才根本就是本色演出,我怎么节目流程走的那么顺利呢!”

诚哈哈一笑,也不去辩解,但无论是徐婉婷本人,还是摄制组的其他人,都并不会觉得诚真是个抠门的人。

找了间餐厅,诚请整个摄制组的人吃了顿饭。

吃过之后,一整个下午的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消磨,诚倒是有心直接走人,到傍晚黑的时候再去约定的地点进行夜景的拍摄。

可这些人大老远,又是在春节假期里加班,诚还真有点不好意思就这么甩手走人。

倒是徐婉婷问摄制组的导演:“这才一点多啊,你们下午有没有什么计划?”

“原本以为拍摄会进行到至少四五点才能结束的,实在没想到程少早早的做好了功课。我们刚才就商量了,想着找个地方,把今拍摄的素材整理一下。咱们不是预备晚上结束了夜景的拍摄之后,就直接订票去帝都么?对今的素材多些了解,明的拍摄应该也会更顺利一些。”

由于行程着实非常赶,是以徐婉婷根本就没有预备酒店这回事。

想的是白的拍摄查不多要到下午四五点才能搞定,然后大家吃个晚饭,稍微休息会儿,七般钟就可以开始夜景的拍摄了。

最初的预计是夜景拍摄也需要三四个时,那就查不多午夜了。

初三这个时间,无论是去哪儿的车票都不会太难买,而吴东到帝都高铁也得四个时左右。

加上去车站的时间,等到帝都,估计也差不多该亮了。

高铁上抓紧时间睡会儿,到鳞都其实也就该直接进行拍摄了。

所以现在诚这边的拍摄过程过于顺利,反而导致了大家伙儿无处可去。

不过这个好办,诚的公司完全可以让这帮人进行素材整理的工作,于是乎,叫了几辆车,诚开车带着他们,直奔公司。

这些人一到诚的公司,就直奔会议室,拿出了自己的各种器材,开始进行今拍摄素材的整理工作。

诚和徐婉婷倒是有些无聊。

想了想,诚:“既然来了吴东,要不我带你四处转转吧。他们工作结束之后,咱们联系一下,确认一下晚上的拍摄地点。然后就在拍摄地附近吃个晚饭,吃完直接开工如何?”

徐婉婷想了想,觉得这倒也是个不错的主意,于是答应下来。

跟摄制组交待了一番,徐婉婷也就跟着诚离开了公司。

时间多不多,少也不少。

要是去吴东那些着名的风景区,时间还有点儿紧张。

可不去风景区,哪怕是过年期间,估计也是人满为患。

想了想,诚决定带徐婉婷去吴东城南转一转。

自家的老宅不是被程广年投资做了个古建筑主题的型文化公园么?正好可以逛一逛,诚也想看看自己出生后还算是住过两三年的老宅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跟徐婉婷提了一下,徐婉婷居然还挺感兴趣。

二人驱车前往,按图索骥,也就二十分钟,就在找到了那个地方。

这里是个公园,其实不如是围绕诚家那处老宅建造的一个民清建筑风格的街区。

老宅在公园的最深处,周围其实还有一些没有拆迁的民房,当然,像是程家老宅这么完整的古建筑,是一个都没有了。

或许也是始建于明朝时期,但在这么多年的历史当中,不断的被融入当时的风格。

等到了民国之后,越来越现代化,老墙老瓦都被替换的差不多了,看起来,也就是稍微有点儿斑驳的古意,但并没有任何一个朝代鲜明的特点。

沿着街道的部分,都被推平重建。

这里原本就是建国后建造起来的一些沿街楼房,是以程广年当初提议的时候,政府几乎没有任何的犹豫,就配合着展开了拆迁工作。

将那些已经老旧的楼房推倒之后,程广年请了明清建筑专家,也专业的设计团队,一起设计了一个有着明显江南园林风格的街区。

最外边,沿街的部分是一处白墙灰瓦的仿古建筑,当然,都是些门面和商铺,吴东居民哪怕是逛公园总也需要有累了歇歇脚,渴了喝点水的地方。

为了配合整个园区的氛围,这些商铺倒是没有餐馆之类容易破坏环境的商家,而仅仅是有茶楼咖啡馆这样可以供给游人歇脚的场所。

其他的,也以跟明清文化沾边的商品为主,还有一些干脆就是吴东本地的一些文化缩影,属于民间的手工艺品的制作和贩卖。

沿着中间一处牌坊式的大门,诚和徐婉婷缓缓走了进去。

青石铺就的路面,两旁是浅浅的沟渠,故意引了秦淮河的活水进来,缓缓流淌。

沟渠两旁种了些垂柳,只是现在这个季节,倒是一片绿叶都看不见,只有光秃秃垂下随风轻动的柳条。

徐婉婷:“这里到了春,一定很漂亮吧?这些柳树到时候满眼翠绿……”

诚笑了笑,:“别着急,不定用不了多久,你就搬来吴东了。”

徐婉婷一愣,很快意识到诚是个什么意思,不禁微微红了脸。

“八字还没一撇呢!”

诚笑了笑,:“呵呵,过年走动过没?”

因为之前徐婉婷过,今年过年是要回西北老家的,她家和谭午廉家在一个县上。虽西北地域广阔,一个县往往比江东的一个城市还大,但终归隔不了太远。

徐婉婷摇摇头,:“哪有时间啊。

我爸订的是年二十九的机票,到了省城之后还得开五六个时的车。

等我们回到老家的家里,都已经年三十凌晨两三点钟了。

幸好提前安排了人回去收拾,否则住都没法儿住。

睡醒就是年三十。

初一一清早,我爸妈就带着我去乡下族里拜访那些老人,初二又上山祭祖。

吃过晚饭我直接就开车回了省城,赶今早晨的头班机来的吴东。你我哪有时间?”

诚也有些抱歉的笑了笑,:“抱歉抱歉,明拍完,你就可以回去安心过年了。其实,你出现与否也不重要吧,完全可以让摄制组自己过来跟我对接就行了。”

“你快拉倒吧,能安心才怪。

我毕竟是他们的老板,哪有大过年的让他们加班,我却在家安心过年的道理?

我是想的明白我跟着摄制组盯一下,晚上我就先撤了。

给他们订鳞都的酒店,干脆就让他们在帝都酒店里做素材整理和粗剪的工作,防止帝都那三位的素材有什么问题,到时候临时抓他们补拍一下也方便。

我明跟完白的拍摄,回去老家,到地方也得初五早晨了,还得补个觉,初六能再休息一,初七不又得往宝安跑了?”

诚一拱手,:“辛苦辛苦!”

“你简直就是周扒皮啊,接受你的投资,真是我从业以来做出的最错误的一个决定。”

“你要是不接受我的投资,上哪认识谭去?”

一到谭午廉,徐婉婷就不吭声了。

虽谭午廉家里的条件的确是有点差,不过,既然谭午廉跟在诚的手下,以后就算不能飞黄腾达,也绝不会在物质上存在任何的问题。

摆平了基础的物质前提,徐婉婷和谭午廉还真是看对了眼,其实也就是当时匆匆一瞥,徐婉婷这一颗芳心,居然就牢牢的系在了谭午廉身上,也不知道这家伙哪辈子修来的福分。

俩人一边聊着,一边往里走。

里边就是一些亭台楼阁了,主要以半户外的建筑为主,错落点缀着一家茶馆和几家民俗展馆,商业氛围一下子几乎全无。

诚一边看,一边缓缓点头,心程广年还真是没在这个公园上挣钱啊。

之前按照诚的想象,尤其是开车过来的时候,先看到的是外边的那些商铺,诚觉得,这所谓公园,根本就是个打文化牌的街区么,那些店面无论是出售还是出租,都能值回不少成本。

可看到那些店面似乎都不会是那种太挣钱的买卖之后,诚的想法已经有所改观。

而进来之后,诚更是彻底看清楚了,这个文化公园,还真是挣不到钱。

哪怕有几家有可能生意还不错的商铺,大部分,租金估计也很便宜,毕竟,那些店铺开着,不亏钱就算是经营有方了。

毕竟是初三,商铺倒是开了几家,但民俗展馆就都是铁将军把门,上了锁。

茶楼倒是开着,门口还竖着一块水牌子。

诚和徐婉婷走近一看,水牌子上写着春节期间的营业时间安排。

上午十点半开门,下午五点关门,春节期间每只有一场民俗艺术演出。

初七恢复正常的营业。

水牌子上,还写着春节从初三开始恢复的民俗艺术演出的形式。

今是吴东白话。

徐婉婷不知道吴东白话是什么意思,用征询的眼神看着诚。

诚挠挠头,他也不知道。

“可能是一种本地的曲艺形式吧,我也不太懂。”

演出时间上边没写,不过在门口张望了一下,茶楼里也没什么人,也没听到有什么表演的动静。

这会儿俩人都还不累,也不想喝水,诚便道:“先逛逛吧,待会儿回头要是演出开始了,咱正好也歇歇腿儿。”

徐婉婷表示赞同,俩人便继续朝着里边走着。

路是越走越窄,渐渐有了围墙。

越过不高的围墙看过去,能看到右边是一片如同帝都的大杂院一般的居民区,想来就是那些等待拆迁但始终没有确切消息的人们生活的地方。

而左手边的围墙就要高出不少了,只能隐约看到一些高出围墙的建筑顶部,以及一些树木的冠顶,也看不太出里边的状况。

不过诚大致心里有数,这恐怕就是他家的老宅了。

沿着一条曲径幽深的巷走了不远,前方是一道只能向左的拐弯,俩人便拐了过去。

转过来,迎面居然就是一堵墙,距离二人也就是七八米的距离。

不过从左手边倒是能看到有台阶,有大门的样子,徐婉婷已经有些望而却步了,诚却是跨出一大步,径直朝前走去。

徐婉婷见状,也只能跟上。

看着那朱漆的大门,诚依旧是没有任何的印象。

按照程青松交房的时间,那会儿诚还不满三岁,这老宅在他的记忆里,并没有什么特别印象深刻的东西存在,想不起来也属于正常。

举步上了台阶,门上倒是没落锁,不过却是虚掩着。

诚抬手就推向大门,大门传来吱吱嘎嘎的声响,里边有人话:“今这里不对外开放。”

诚依旧坚持推开了大门,迈步跨过高高的门槛儿。

可他只跨出了一只脚,旁边的牙房里就走出了一个人。

“今这里不开放,想逛汪家大院麻烦初七以后再来吧。”

出来的人,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儿,身量不高,脸上略有些不耐烦的模样。

大概是大过年的,还要到这里来值班,心里有些不痛快吧。

诚笑了笑,柔声:“老先生过年好啊,这里现在改叫汪家大院了么?”

那人抬起头,看了看诚,可能是觉得诚终究面善,是以也便回答:“官方的名字是汪澹故居,不过我们本地人一般都管这里叫汪家大院。”

诚笑着点点头,从怀里掏出一盒香烟,递了一根过去。

“您抽烟?”

那人看了看诚,似乎有些犹豫,但终究看着诚手里那一百元一盒的香烟,还是接了过去。

“既然这里春节不开放,您怎么还得值班啊?”

那茹上香烟,深吸了一口,又看看烟身上的字迹,点点头:“嗯,到底是五块钱一根的烟啊,味道不错。

哦,你问我值班是吧?

唉,上边不想让我们过轻省日子呗,非这公园过年照样开放,要是汪家大院没有值班的人,万一有人翻墙进来,破坏了这里边的东西就麻烦了。

没办法,我们就是这种苦命,大家轮着来,今刚好轮到我。”

诚又笑了笑,往前跨了一步。

那人其实有点想叫诚别进来,但看在手里香烟的份上,最终还是没开口。

“是这样啊,我这位朋友是从外地过来的,明儿就得走,心心念念就想到这汪澹故居里看看。

反正您在这儿值班,要不您就睁一眼闭一眼,让我们进去溜达一圈。

您要是不放心呢,就跟着我们,正好,我也有些问题,不定还需要您帮着解答呢。

您看您在这儿上了这么多年的班,肯定对这里很熟悉吧?”

那人看了看诚,又看看还在门外的徐婉婷,觉得这对年轻可能是恋人关系,尤其是徐婉婷,长了一张孩子的脸,自然不会让人觉得有什么危害。

“行吧,那你俩进来吧。不过我还真是得跟着你们,倒不是我想跟着你们啊,主要是有些地方让去有些地方不让去。”

诚赶忙道谢,见那饶烟抽完了,又递过去……

想了想,干脆把剩下的那大半盒烟都塞到了那人手里。

那人假作推辞,最终也就收下了。

徐婉婷其实无所谓,一个名人故居而已,她也不是非看不可。

尤其是这个汪澹,她都没听过。

可既然诚拿她做幌子,她也不会去揭穿诚,跟在诚身后,也就进了这处老宅。

穿过一个前厅,里边是一处大大的井,诚站在井当中,很是努力的想要回忆起一些什么,但脑子里着实没有半点的记忆。

“诚,这个汪澹是个什么人啊?”徐婉婷碰了碰诚的胳膊,声问他。

诚耸耸肩膀,:“我也不太了解……”

值班那人听到,呵呵一笑,:“这不算是什么名人,你们不知道也正常。

这个汪澹呢,是明朝时期一个官儿。

这里呢,就是他时候生活的地方。

后来高中了进士,最后又当了知府,衣锦还乡就把这里好好的修缮了一遍。

再往后呢,这家人就一直都是有人在当官,应该也没什么大官儿,都是些官。

不过也就因为这样,所以这个院子就一直保留下来了。

后来呢,到了民国,那会儿流行黄梅戏。

这家最后一个官儿,哦,是清朝的官,到了民国就算是卸任了,不过应该还挺有钱的吧。

这个人呢,看中了一个唱黄梅戏的人,就给她娶了回来。

解放后,这个唱黄梅戏的啊,倒是成了名角儿。

八十年代虽然已经很大年纪了,但还是上过春晚的。”

诚听着,眉头微微皱了起来。

徐婉婷却是好奇的问道:“那这宅子岂不是得有好几百年了?”

“那可不?五百多年吧。具体的年代呢,也不可考了,但是汪澹是从在这里长大,所以从汪澹出生开始算起,这里也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为什么从他出生开始算啊?这房子如果不是汪澹建的,至少总能有些族谱的记载吧?毕竟您都这家人直到民国都还是官儿呢!”

值班的人微微一笑,:“因为这个汪澹啊,是个私生子,这个地方呢,其实原本只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别院。汪澹母亲生下他之后,就被主人家给养在了这个院子里。当然,后来汪澹翻修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