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闲时书屋!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如果真是像我猜测的这样,”罗立人又苦笑一声,带着几分自嘲,“那我们输得倒也不冤。只是......只是心里这口气,实在难平!”

下一秒,他又再次不甘心起来。

罗立人深吸一口气,不甘地:“就算是某位大人物的私生子,也得讲道理吧?”

“离纪录片播出满打满算只剩下二十了!我们那首《千秋紫禁》,是耗费了无数心血,贴合着紫禁城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创作出来的。”

“他逍遥哥,就算赋再妖孽,可他人在哪里?现在在魔都!”

“而且他受了那么重的伤,连紫禁城都没办法去细细感受!”

“没有那种身临其境的触动,他凭什么在十几里写出一首能匹配紫禁城六百年沧桑、能超越我们《千秋紫禁》的主题曲?”

“真当创作是凭空想象,是儿戏吗?真当他是神么?”

他的语气里充满了质疑。

艺术创作,尤其是这种需要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感的作品,灵感固然重要,但更需要大量的积累和沉淀。

他完全不相信,有人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在不接触实景、不沉浸氛围的情况下,完成这样的奇迹。

唐章叹了口气道:“就算他最后交出来的作品,比不上我们的《千秋紫禁》,有谢处长和舒家的面子在,负责这事的王处长恐怕也会采用。”

“只是......苦了这部纪录片,若主题曲不能尽如人意,终究是个遗憾。”

“哼!”罗立人重重哼了一声,“我倒要看看,这位‘逍遥哥’,这位可能有着通背景的音乐才子,能在十几里,拿出怎样一首‘惊世之作’来!”

“如果最后作品不如人意,我看王主任,看谢处长,脸上是否挂得住!”

话虽如此,但两人都明白,事已至此,他们的《千秋紫禁》已经注定与这部纪录片无缘。

所有的愤怒、不甘和质疑,都只能化作这茶室里的几声叹息和议论。

他们无力改变上层的决定,只能带着失落和一丝看好戏的心态,等待着逍遥哥交出的答卷。

茶香依旧,却品不出滋味。

窗外的阳光透过格栅窗照进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一如他们此刻复杂难明的心情。

他们半年的心血,却抵不过人家背景板上轻描淡写的一句话。

有时候,才华在绝对的权势面前,似乎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突然,唐章轻声道:“立人,慎言,别忘了孙老和汤家的事。”

听到唐章提起孙老和汤家,罗立人眼神复杂。

虽然不清楚里面到底发生了了什么。

不过他知道,是汤家儿子撞的逍遥哥。

他也知道,正因为如此,汤家得罪了舒家大姐,遭到了舒家大姐强烈的报复。

于是,汤家就这么完了。

一个庞大的家族,就因为一起车祸,分崩离析。

也是因为这事,他才更加怀疑逍遥哥是舒家或者谢家某位大人物的私生子。

罗立人叹了口气,满眼无奈。

......

另一边。

《紫禁城》纪录片项目组的负责人王建斌,正坐在自己宽敞却堆满文件的办公室里。

眉头紧锁的程度,比之罗、唐二人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面前的电脑屏幕上,显示着《紫禁城》纪录片的最终版播出排期表,旁边还摊开着罗立人和唐章创作的《千秋紫禁》曲谱终稿。

那首曲子,他曾经无比满意。

甚至已经在脑海里勾勒出它伴随着紫禁城壮丽画面响起的震撼效果。

可现在,这一切都成了烫手山芋。

王建斌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心里像是压了一块巨石。

谢珍处长的那通电话,言简意赅,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

王建斌在体制内摸爬滚打多年,深知其中的微妙。

谢处长亲自开口,点名要换人。

他一个的纪录片项目负责人,有什么资格“不”?

除非他不想在这个位置上待了。

可是,答应下来,就意味着要将罗立人和唐章这两位付出心血的作品弃之不用!

这无异于同时得罪了两位大师以及他们背后盘根错节的人脉关系网。

他们两个在音乐学院的徒子徒孙遍布业界,在文化界的声望也非常高。

谢处长可以不在乎这些,但他王建斌不行!

他能想象电话那头两位大师的错愕、失望乃至愤怒。

这口黑锅,算是结结实实背在他身上了。

“唉......”王建斌长长地叹了口气。

如今,木已成舟。

他所有的希望,只能寄托在那位不久前身受重赡逍遥哥身上。

虽然知道逍遥哥才华妖孽,创作的那些作品首首经典。

但是。

这次需要的作品不一样!

首先就是时间太紧了!

满打满算不到二十,纪录片就要正式播出。

这其中包括创作、编曲、录制、混音、送审、与画面磨合等一系列流程。

正常情况下,一首如此重要纪录片的主题曲,打磨几个月都是常事。

逍遥哥就算才思如泉涌,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能拿出成熟完整的作品吗?

其次。

紫禁城,不是普通的风景名胜。

它是六百年历史的沉淀,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

为其创作主题曲,需要的不仅仅是音乐技巧,更需要对紫禁城历史的深刻理解、对其文化的精准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