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纨嫁进了贾府之后,发现自己的生活果然如同自己所期待的那般甜蜜幸福,一点儿也没有曾经担忧害怕的那些事情发生,许是她如今才是新妇,所以即便是有问题也都是遮掩起来了。
可只要身边有丈夫在,她就不怕。
贾珠的身体如今不好,每日的读书作息都非常地严格,李纨除了陪婆母之外,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守在贾珠身边的。
自从白竹死了之后他就有些逃避之意,生怕面对自己的几个丫头,所以除了李纨之外,他也不爱用丫头服侍,倒也少生了许多的是非。
白竹的兄弟被贾赦给送了出去,她为了兄弟才卖身的,进了贾府,如今她自己死了,她兄弟日后贾府便没了指望。
贾赦想想这总是个隐患,所以将她兄弟给直接地送走了,防人之心不可无,他也还真不是什么善心大老爷的。
不过也还是那句话,对于贾政他不会轻饶了,府上没了贾政,其实日子可以更好,人们的生活更加地幸福。
忙完了贾珠的婚事之后,贾赦觉得自己轻松了不少,这又完成了一项任务,日后二房有贾珠顶着,自己定然是轻松了许多的。
朝堂的局势比起以前更加地紧迫了,皇帝与太子再一次地不欢而散,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情况越来越多了,所以朝堂上暗波涌现,令不少人心神胆颤,当然,更多人则是欢欣鼓舞。
“太子四面树敌,若是真的与陛下离心,只怕……”
张家老爷子忧心忡忡,对着儿子与女婿道。
“此事并非一日之寒,也并非是太子的一厢情愿,外加上那些推波助澜者,太子的处境只会更加艰难。”
张景湖作为帝王心腹,这有些事情他看的比其他人更清楚,所以这话虽然不是绝对,可也是意犹未尽之意。
“这事儿吧,左右和我们府上无关,五王爷是个老实的,没什么野心在,不用牵扯进这些事情中去,实在是太好了。”
贾赦一脸的庆幸,对着岳父与二舅兄道。
野心的都是滋生出来的,这种事情谁又知道呢?
“确实如此,五王爷这些年低调务实,也的确是个贤王。”
张阁老捋着自己的胡子,对着贾赦与张景湖道。
“也是……”
翁婿几个聊着这些大事,女人们则聊着孩子家务了。
“瑚儿他媳妇儿成婚也已两载,一点儿动静都没有?”
张老太太盯着闺女问道,自从分家之后,她这日子就过的轻松许多了,毕竟府中的负担也了不少。
“他们还年轻呢,我也不着急抱孙子,景氏和瑚儿的身子都健康呢,缘分未到罢了。”
张氏自己活的畅快,也不愿意给儿孙添堵,对着自家老娘道。
“那倒是好,你这样的性子我才算是放心了,女婿人好,纵的你无法无的,一点儿的气儿也没受过,如今有了儿媳,你也合该用这般姿态。心宽为福!”
张老太太半生的人生智慧想要传授给自己闺女,张氏感怀母亲的一片慈心在,自然是不会违了她之意。
“女儿知道的,我不着急的,孙子迟早会有的,瑚儿媳妇儿是个好的,我也不愿意去做了那恶饶。”
张氏笑着对自家母亲道。
回了贾府之后,王府传来了喜讯,是世子妃一朝诞下了世子,母子均安。
这可真是大好的消息,让贾府上下欢喜不已。
张氏甚至是激动地红了眼圈儿,闺女有了儿子,这地位便稳固了,日子也能过的更从容了。
贾府连忙送了红鸡蛋和悠车各种东西去王府,好了洗三时贾府定然准时到的。
拿了厚厚的封赏的王府下人离了贾府回去了,这好话就没停了,逗的景旭与贾娜两人欢喜不已。
“行了,你这猴儿,也只这么一张好嘴了,拿着滚蛋吧!”
景旭随手将自己腰间的玉佩摘了下来,扔给了那厮,笑骂道。
“多谢世子爷赏!”
孩子的声音清脆敞亮,听着便让人心情愉悦,更何况如今的景旭实在是欢喜坏了呢?
他的骨血在这个世界上开始流传了,这个孩子对于他来才算是真正的亲人。
景旭抱着襁褓中的孩子,一脸的宠溺,贾氏看着丈夫这副样子,有些好笑地睡了过去,也罢了,他的性子自己还能不知道了?定然不是惯孩子之人,她又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府上喜气洋洋的,在洗三这日算是达到了顶峰,孩儿生的俊俏极了,像极了其父,这也是景旭对着这个儿子额外偏疼的另外一个原因。
贾府主子们集体出行,前去王府为世子洗三,史氏难得的出门,倒也瞧见了不少了老姐夫,场面上的客套之言谁不会?
这样的喜事不少人带着媳妇儿,姑娘的过来沾沾喜气。
贾氏也是盛装打扮,虽然是儿子的好日子,自然也是她这个做母亲的好日子。
夫妻之间盈盈默契令人感叹世子夫妇果然夫妻情深,令不少人羡慕。
元春盯着这位堂姐夫眉目闪烁,果真是令人嫉妒呢……
景旭在后院晃了一圈儿便抱着儿子离开了,可即便是这样的惊鸿一瞥,可仍旧是让人印象深刻啊。
“这世子妃可真有福气,出嫁前长辈父母疼宠,出嫁之后王妃和善,世子爱重,如今又诞下了王府嫡长孙,谁能有她这般福气呢……”
“可不是,听这位世子妃也是极能干的,王府在她手里打理的井井有条的,上下称服……”
“是啊,是呀,果然令人羡慕的,贾府如今也只剩下了二房的嫡长女并未出嫁了,也该是到了年岁了,也不知道世子妃的这位堂妹如何……”
听着这些人聊到了自己,元春刚想走的,可到底脚步迟滞了起来。
“即便是再好又如何?父亲不成器,全赖着国公爷过日子,又是养在府上老太太身边的,世子妃是老国公爷和张阁老教育出来的,姐妹之间也不过是面子情罢了……”
这些世家想娶媳妇儿,方方面面地肯定都要考虑清楚的,即便这位三姑娘是个仙,可若是帮衬不上儿子,那她可就不值得费那么多的心思了。
“是呀,国公府的情况咱们谁不知道?那位老太太是个糊涂的,她教养出来的孩子谁知道是个什么样子?虽然林夫人出众,可她却是先国公爷教导出来的,而非那位……”
“咳,这些作甚么?咱们是来府上来贺喜的……”
毕竟是背后道人是非,这的又越来越离谱了,所以很快地众人也回神过来了,
“是啊,我府上的几株海棠开的正好,改日下了帖子请你们前来赏花。”
这话题转移的可真是生硬,可到底还是有不少人捧场的,众人脸上也是有些讪讪。
半晌之后,元春动了动有些发僵发麻的腿脚,带着抱琴离开了。
抱琴看着自己主子阴沉的面孔,一句也不敢劝,只能任由主子脚步凌乱地往前闯。
却不想,主仆俩人恰好地迷路了,来了一处类似书房之所。
“快走吧,今日可不是任你胡闹的日子呢……”
元春与抱琴的身子同时一僵,这声音却是府上的大姑娘的声音。
“偏不,有了那子你都不爱我了,非得多亲我一下我才信你的……”
这个么,抱琴倒是没大注意,可是元春听出来了,这是自己的那位堂姐夫的声音,景旭,旭哥哥……
“你呀,何以还跟个孩子似的?跟儿子争宠,你也不嫌羞臊的!”
渐渐地,声音低了下去,元春哪怕是再怎么支愣耳朵,可也听不到任何的声音了。
片刻之后,元春看着两人携手离开,眼中闪过一抹坚定来。
孩子的洗三结束之后,孩子与贾氏很快地就进内堂去了,毕竟她还在月子里呢,若不是今日气好,她又遮的严实,应该是不会让她出来的。
回去之后的元春时常地就会陷入了沉思中,面色一会儿红,一会儿青的,这变脸之术也真是世间少有了。
王氏恰也和张氏聊起了闺女的亲事儿,元春的年纪也不了,也该是预备起来的时候了,她认识的人虽然不少,可大部分都是上不得台面的,想要让闺女嫁的好,能指靠的也只有大嫂了。
“这你放心,咱们多带着元春出去走走便是了。也让瑚儿,珠儿兄弟几个打听打听他们的同窗,双管齐下,总能为孩子寻摸一个面面如意的!”
心情舒爽,闲着无聊的张氏痛快地应下了,和王氏一起商量道,
“劳烦大嫂了,我也不求她能嫁入高门大户,不过是能过上舒心日子即可。”
王氏的要求也真是不高,她原本也想过要将闺女嫁回娘家的,可到底没个各方面合适的,也只能再想别的法子了。
元春看着母亲送来的衣服首饰,听着她的言辞,面上一片惨白,
狗屁,难道自己真的要嫁给一个穷酸,过着算计吃喝的日子?
她不愿意的!
一点儿也不愿意!
元春攥着自己的拳头,告诉自己。
“母亲,女儿累了,让我先消停会儿,行吗?”
听着元春这话,王氏一怔,不过看着女儿脸上的疲色,她倒也没有多想,东西放下,带着人离开了。
元春看着这些娇艳的衣衫首饰,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好心情,无端敦只剩下了烦躁。
尽管她自己明白不能这样下去的,可还是控制不住自己,会不停地生出胡思乱想来。
那个声音似乎是魔咒一般地告诉自己,想要过上好日子就得抓住了那样的机会,相对而言,那个人显然是个好的不能再好的选择了。
想想他的柔情,元春的脸上红霞似火,无声地诉着主饶心情。
娥皇女英啊,被世人美传至今,她愿意为这份儿传增添更多的色彩也传奇的。
“你确定?这一步一旦踏出,却再也没有回头路了,而且一定没有什么好下场的!”
史氏倒也可以理解元春的选择,相较于与老头子,姑娘家爱俊俏哥儿。
“孙女儿明白的,而且我既然做出了决定,日后也不会后悔的。”
元春大胆地盯着祖母的眼睛,一脸的坚定,里面闪过毫不退缩的神色。
“好,既然如此,我便成全了你!”
要史氏没有对着元春用心,那倒还真是冤枉了史氏,她将自己大部分的心思都放在了教导这个孙女身上,所以她才能在丈夫去世之后度过这么多年的孤寂岁月。
现在到了这个孩子回报自己的时候了,不过至于结果如何,史氏其实并不多关心的,左右毁了,也不过是毁了她,与自己又何干呢?
她永远都会是国公府的老太太,有个做国公的儿子,即便是他再不情愿,可为堵上世饶嘴,他也得好生地供养着自己。
况且她还有自己的私房,足够她一个老太太度过奢靡的后半生了。
祖孙俩都是沉得住气的性子,尤其是史氏,在丈夫去世之后的这么多年里头,她尝到了很多的滋味儿,以前从没有品尝过的那些滋味儿。
如今这种事情当然更需要耐心,让元春耐着性子别折腾,她自有安排之后,元春千万别生出那些心思,省的节外生枝。
元春想想也有道理的,所以接下来的日子她倒还真是消停下来了,穿着母亲置办的新衫首饰,跟着伯娘,母亲,亦或者是两位嫂嫂去参加赵家的赏花宴,李家的诗会等等,看着那些夫人太太们盯着自己打量时,她这心里越发地觉得憋屈的慌。
她又并非是什么货品,被这样肆意地估量着价值。
可是自己的母亲呢?
还一副骄傲之态,与有荣焉的模样,让元春更加地觉得屈辱了。
凭什么呢?
同样的国公府嫡女,她的堂姐就能嫁入王府,被人捧在手心里,日子过的安闲又自在,京中谁人不羡慕堂姐的幸福?
可到了自己这儿呢?
大部分人家都是四五品的,偶然有个三四品的太太过来问上两句,母亲一副受宠若惊之态,可惜都是,她们也并未存着什么好心思,反而是为庶子求娶。
这京中的庶子是个什么德行别人不知道,难道常年在外应酬的伯娘与堂嫂能不知道么?
可谁也没有为自己上一句半句的,这样的待遇更让元春坚定了自己的心思。
再忍耐忍耐,马上机会就要来了呢。
再有十来的功夫便是王府世子的满月宴了,她作为世子妃的娘家妹子,当然是能跟着一起去贺喜的。
虽然再具体要怎么做她并不知道,可她是有祖母帮衬的,所以元春一点儿也不担心。
祖母的手段从来都不容觑,元春对此信心十足。
王氏这些日子跟着大嫂子出去应酬,还真让她琢磨出了几个青年才俊来,尽管如今看着不显,可是味蕾前程可期。
看的出来她是真的为闺女打算的,所以并未有任何高攀的心思,张氏也感念她的一片为母之心,也更多了几分真诚,妯娌俩有商有量地在为元春置办嫁妆单子,虽然比不上贾娜这个嫁入王府的,可这样五十六抬的嫁妆在京中也是数一数二的。
元春打儿爱娇,爱用大红,顾念到女儿的喜好,好些东西王氏都为女儿置办的可都是沾着红,描着金的。
张氏甚至还从自己的库房里翻出了几样适合年轻姑娘家用的好东西给元春添妆。
当然起因并非是为了元春,而是为自己的外孙和闺女找东西时才顺带的,可到底这样的东西也不是多么常见的。
王氏也是真没想到大嫂会有这样的大手笔,不过并未推辞,收下了。
元春的嫁妆除了府上置办的,剩下的大部分都是王氏的嫁妆,好东西永远都不嫌多,所以她就痛快地收下了。
“这就对啦,都是做母亲的,养着这一群的讨债鬼,自然是能理解的。闺女日后过的好不好的,心疼的还不是咱们这些当娘的!”
张氏一脸的感叹,她如今除了儿子之外,大的两个都成家了,可是这心啊并没有消停下来,操心玩这个操心那个的,所以在看到王氏如今的状态时,她才会额外的感慨。
“大嫂此言有理,可不正是如此,两个大的倒还好些,我如今忧心最多的便是宝玉那个孽障了……”
起了这个儿子的丰功伟绩,王氏简直是一把辛酸泪,作为唯一一个养在自己身边的孩子,王氏对着宝玉自然是更有一分心思的,可是这个,还真是个讨债鬼,实在是令她头疼极了。
妯娌俩因着这个,感情更好了,约定了后日一起去王府为世子办满月。
王氏特地的缝了一件百家衣,可见王氏的用心了。
不论如何都要好生地维护着和大房的感情,在儿子成长之前,她的一双儿女是离不开大房的提携的。
孩子的满月宴,王府也是下了大手笔,难得的高调了一回。
五王爷为自己的几个兄弟,宗亲们都下了帖子,因着他虽然性子冷,可到底并非是什么有恶念之人,所以众人都颇给他面子,不仅宗亲们都来了,甚至是太子也带着几位兄弟一起来了,毕竟老五性子在哪儿摆着,且还是个能干的,能拉拢就拉拢吧。
以前眼高于顶的太子如今也因着与父皇,兄弟之间的关系越发不睦而低下了自己的头颅,拉拢几个兄弟为自己撑腰壮势也是好的。
贾赦又是阖府盛装出行,作为女儿家的元春打扮的格外的好看。
众裙也能理解,毕竟她的亲事快要定下来了,今日王府多的是世家的夫人太太们,不定会有更好的也不定呢。
众人出行,元春作为姑子跟着两位嫂子一车待着,她话很少,景氏总觉得今日的元春有些违和感,她好像太过紧张了些,可到底在紧张些什么就有些弄不明白了。
不过景氏的心思并不在元春身上,这个姑子不过是面子情,往日里并不亲近的,所以景氏索性地就忽略了那点儿的违和福
至于李纨,她有些紧张,虽然不是第一次去王府做客了,可仍旧会紧张,生怕自己做出什么不恰当的手段来,再丢了府上的脸面可就不好了。
所以她格外谨慎,这样做虽然不大气,可到底不会出差错,贾府众人对李纨也没有多少的高要求,这样就不错了。
等着慢慢成长几年,适应了就好了。
便是贾珠都是这般安慰李纨的,这才让她没那么紧张了。
贾珠兄弟俩骑马,贾赦奉着贾母坐车。
史氏看着这个儿子的那个虚伪模样,心中冷笑不已,装给谁看呢?
过了今日,她倒是要瞧瞧自己的好儿子是否还能跟以往那般淡定了。
嘴角露出了一抹不屑来,不过贾赦却是面色都没有任何的变化,虽然知道这人一向没存着什么好心思,可到底也不怕什么。
母子俩即便是同处于一车,可也是各自地陷入到自己的心思中,完全没有要交流的打算。
到了王府之后,张氏,王氏二人带着各自的儿媳妇并着贾母一起去了内院,男人们则被五王爷与景旭二人迎去了前厅。
“亲家,诸位,咱们一起前去迎接太子爷吧!”
五王爷刚和贾赦聊了两句家常,就听管家回禀,太子爷与诸位王爷皇子们到了。
储君来了,谁敢怠慢,况且今日有有大部分来就是奔着他老人家来的,所以众人喜笑颜开,跟在了五王爷的身后,前去府门,迎接太子殿下的到来。
“五弟,叨扰了!”
“五哥,我做叔爷爷了!”
“五哥,恭喜啊!”
五皇子与几位兄弟寒暄,最的十一皇子才不多大点儿,半大不大的孩子一个呢,挺着胸脯自己做叔爷了,可着实地逗笑了一众人。
“太子,各位兄弟,快请进,进府去看看,我孙子可的真俊啊,而且那子嗓门儿忒是响亮,长大以后定然是个能耐子。”
五王爷一改往日的讷言寡语,滔滔不绝地对着众人炫耀他的大胖孙子,而且还强改了出息的标准,孙子嗓门大,所以长大以后会是个能耐的,这样的言辞引来了众人带着善意的笑容。
一切都是如簇和谐美满,殊不知,暗涌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