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暂时安稳之后,朝廷又批复了河西走廊的第二次大开发战略。
这次迁徙十万户,四十余万人口,捎带脚的有一万户迁徙到西域,分散到西域都护实际控制的几座城池。
屯田畜牧,更进一步增强朝廷对当地的掌控力。
这都是需要大量人口的,而大汉的人口是呈现显着增长的。
建兴十一年正月大朝会上统计显示,去年朝廷人口增加,主要依靠开疆扩土。
冀州人口有一百八十万,青州人口九十万,辽东人口四十万,俘虏鲜卑诸胡人八万口,半岛三韩以及其他诸部二十万余人。
再加上朝廷自然人口增长,此次统计全国人口达到两千五百万人。
虽然大臣们表示自黄巾起义到今五十余年的下大乱,人口锐减,如今已经快回复到东汉永和年间的一半,陛下已经是居功至伟。
但是刘禅知道,当年东汉可是有大量的豪强庄园内被隐匿不外报人口。
实际上,现在朝廷的人口也就恢复四分之一而已。
之所以看起来更强,则是季汉的朝廷强大的掌控力是东汉的十倍有余,拥有比肩秦朝的基层动员力。
而刘禅的理想帝国版图下,大汉的人口至少要一亿才校
九州大地拥有很强的生命力,此前因为需要统一下,太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到战争之郑
而现在,下一统,和平来临。
毫无疑问,之后将会迎来和任何一个新兴王朝相同的人口大爆发。
只要刘禅健康长寿,政权稳固,没有叛乱或诸皇子倾轧的话,十年内人口翻倍应该问题不大。
不得史书上会记一笔‘建兴之治’。
当然,一步步来,刘禅虽然很急,但也不会透露出自己的情绪。
他不能做出拔苗助长的事情,因为他知道自己是皇帝。
自身流露出的一丝情感,势必会被官员们无限抬高,进而引发巨大的混乱。
“所以,身为皇帝一定要谨慎行事。”
刘禅对刚刚加冠的刘谌如此。
建兴十一年,按照传统观念中,皇太子刘谌十六岁了,可以加冠成年。
当然,也意味着可以娶妻结婚了。
刘禅一直觉得这样的年岁太,对身体健康有影响。
朝廷支持的医学相关、妇科相关研究也弄出了大量文献表明人体至少十敖二十岁才算长成。
但是王公贵族们,到底是政治利益需求更大。
这一次皇太子如此早加冠,主要还是因为关羽关云长病重。
刘禅派遣太医去救治,情况不是很理想,他年龄太大了,须发尽白。
身形佝偻,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威震华夏的战神了。
大将军府上上下下的众人,心里其实都有预感,时候差不多要到了……
而关羽现在最牵挂的,还是他的孙女与皇太子的婚事。
所以,很多方面考虑,刘禅不得不认可刘谌传统观念下的十六岁,为他举行加冠礼。
并开始与关氏的婚礼流程。
即便刘禅为孩子越晚行房事越好而尽可能拖延,婚礼流程走得很完善,很风光,但也只拖延了半年时间。
建兴十一年七月,太子妃到底是在举国欢庆下被迎入了东宫。
在举行婚礼的时候,刘禅瞧见诸葛瞻竟然跟自己的好白菜长公主刘亦菲悄悄话。
老父亲顿时大为光火。
刘禅本来还因为对方是诸葛亮的儿子,还挺喜欢这个子的。
现在只觉得这子越看越不顺眼。
于是下诏令他去太学读书习武,并且是一个月只准放一假的那种。
皇太子婚事之后,太子妃回门。
大将军府上下非常热闹,大摆街席,宴请亲友邻里,好不热闹。
关羽也是打起精神直入皇宫,老刘又召集张飞、田豫等兄弟入宫,甚至还让人将牵招抬进来。
好好的热闹了三日。
关羽回去后就体力不支躺下了,尽管上百人里里外外照料得很好。
半个多月,七月二十五日的时候,关兴哭着入皇宫觐见了刘禅和太上皇。
刘禅宣布罢朝五日,百官哀悼,下诏礼部以王侯礼主持丧事。
一时间,大将军府门前车盖如云,街道堵得水泄不通。
当然,不通也有能通的时候,比如太上皇车驾到来的时候。
“朕自己能走,”刘备一把推开旁边的宦官。
拖着玄黑绛红色袍服,一步,又一步缓缓地走进大将军府大门。
大门内外跪满了许多官吏和府中仆人。
然而,本来还坚挺的老刘在抵达门槛的时候,却是忽然扒住门框不动。
因为白内障,他几乎已经全盲,但依旧隐约望着府内,流下两行泪。
众人都以为是太上皇太过伤感,以至于悲痛地在门槛前就开始缅怀。
于是府中哀乐响起,家眷恸哭。(一般情况下,吊唁的人踏入门槛后,才会奏哀乐,哭亡魂)
刘禅上前一步,果然听到老刘:“这门槛修太高了,扶我一把。”
随后入内,老刘、刘禅带着太子祖孙三代献挽联,慰问家属。
长安三辅,以及外地凡是能赶来的官吏全都亲自赶来,不能赶来的也派亲戚或下属前来慰问吊唁。
《周礼》:‘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
五个月的时间,足够南海北的人都归来了。
比如朝鲜都督关平,刘禅以蒋斌为都督长史,暂时代替关平管理都督府。
关平的位置很重要,等他守孝半年后,刘禅肯定是要夺情的。
不久之后,刘禅下诏,追封关羽关云长为襄王。
谥号曰武肃,是为襄武肃王。
刚德克就、执心决断、正己摄下、威德克就、身正人服、好德不怠、法度修明、摄下有礼、严畏自饬……曰肃。
此举果然引起轩然大波,异姓封王之事果然相当敏感,以至于朝臣议论不休。
而刘禅则顺势而为,诏令曰:
“为大汉立伟业者,追赐王号以扬功德,嗣子降等嗣爵,不违白马之誓。此为定制,可为后世之君效也。”
以关平为襄侯(最高级的县侯)承袭爵位,并赐世袭罔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