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你两顿?
这是什么变态要求?
听到突利这番话的颉利愣了一下。
“我的突利侄儿,你这真是太让本汗失望了。”
“不过是写一个十万字得战场失利检讨罢了,真的有这么难写吗?”
“如你这般,以后还怎么继承本汗的大位。”
颉利语重心长的着,脸上同时露出了失望的神情。
然而现在,突利对于颉利的话,那是一个字都不相信的。
什么继承大汗之位,什么失望,那根本就是暂时安抚他,折磨他的借口。
“行了,拿下去重新写吧。”
“你要是再不认真,再不把这检讨当回事,倒是可别怪你叔叔我不客气了。”
眼见突利还一言不发的杵在原地,颉利很是不耐的驱赶。
鞭打是不可能鞭打的,肉体上的痛,哪里比得了精神上的折磨。
突利抬头,眼神复杂的看了颉利一眼,最终还是退了出去。
此时的杨灵萱也将手中的报表处理完了,侧过头满是古怪的看向了罗元。
“你这侄儿哪里又招惹你了?”
“十万字的战场失利检讨,还那么多要求,别让突利这么一个草原出身的蛮子写,你就是让我们汉人大儒去写,那也写不出来。”
相比刚才高冷,此时的杨灵萱身上多了一丝温柔 。
当然,这丝温柔自然是源于颉利又变强了。
尽管还不是敌手,但是能力总算是得到了杨灵萱的一丝认可。
伸手揽过杨灵萱的蛮腰,脑袋在对方身上 蹭了蹭。
“嘿嘿,他要是写的出来,我又怎么会让他写呢?”
“比起几年前的辉煌,如今我们突厥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内有诸如薛延陀这般的异心之辈,外有各方强敌的窥伺。”
“突利此子,生反骨,将来必定反我突厥,只是因为他的身份,为夫也不好直接下手。”
杨灵萱没有问颉利为什么这般肯定,对于突利的未来她也不怎么关心。
与颉利讨论了一些事情之后,便开始检查起了颉利的弹仓存量来。
······
正月初一,大唐一年一度的大朝贺。
这一,无论是朝廷百官,长安京官,爵位勋官,亦或是各地述职大员,若无特殊情况,都要参加。
即便在外卫戍的边疆大将,若无战事和敌情,同样要回京。
因为在这一,除了是大唐的年会,还是统一接见各国使臣使节朝贺的宏大盛典,为的就是向各国展示自身实力。
随着钟声响起,长安皇城正大门,一年开关一次的朱雀门缓缓敞开。
所有人依次进入,经由承门大街,通过宫城正大门承门进入太极宫。
以往的朝会,所参加之人不过百人,而今却是超过了千人之多。
比起以往任何时候,任何一次的大朝贺的人都要多。
因为今年的大朝贺,除了朝贺之外,还是另一个极具历史意义的重大日子。
一路走来,众人所过之处皆是十二卫禁卫军,个个目光如炬,神色肃穆,但有动作着都会被第一时间拿下。
太极门外,除了各国使臣使节外,其余人继续前进,来到太极宫前殿,太极殿广场。
偌大的广场被一条中间大道一分为二,分为东西广场。
东广场南侧和西广场的南侧,都各有两千北衙禁军列队。
除此之外,广场和太极殿的周边,也都站满了禁军,无数的旌旗随风唰唰作响。
相比之前的十二卫禁卫军,这些禁军的实力和气势更强。
来到这广场,朝廷百官继续前进,登上阶梯进入太极殿之中,其余人则是在广场两侧列队站好,准备聆听子圣言。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太极殿内,武官在左,文官在右,同一时间朝着御台之上的李世民齐声高呼行礼。
随着声音传出殿外,广场上的所有官员、禁军也随之高呼起来。
偌大宏声一浪接着一浪朝着皇宫之外传去,引得城内百姓纷纷闻之侧目。
“众爱卿平身!”
“谢陛下!”
众人起身之后,六部尚书主动上呈,汇报和总结大唐过去一年的方方面面。
之后,众人又针对一些特殊、重大的事情进行了一番讨论。
随着色越来越清明,内部朝会也随之进入了尾声。
“过去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情,朝廷大变,外敌入侵,我大唐多次面临倾覆之危,但如今也总算是有惊无险的挺了过来。”
“年号是朝廷向下人传达的意愿,可谓是重中之重。”
“我大唐建立至今已有八年,当时下大乱,山河破碎,各方势力割据称雄,万千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民不聊生。”
“那时太上皇取年号‘武德’,欲以武治平下,以德政定江山。”
“但如今我大唐一统,百姓安定,国之和平,当施以文治,‘武德’二字显然已经不再使适用。”
“新的一年,新的气象,朕欲施行新政,众爱卿觉得取何年号为好?”
所谓一朝子一朝臣,年号更是代表着一代子的文治武功,代表着新子对国家治理的意愿。
年号若是不改,上代朝臣身上的印记就无法消除。
李世民了一大堆,绕了一大圈,就是为了改一个年号。
对于此事,百官们早已有所预料,两两三三之间,便开始了声讨论。
看着下方众饶讨论,李世民也坐在龙椅上,杵着脑袋沉思起来。
以往的时候,像遇到这种大事,他都会提前和观音婢商讨。
如今观音婢不在,他连个话的人都没樱
至于那韦珪,最多也只能算是半个。
想着想着,李世民的思绪就飘到了万里之外的草原上。
【观音婢在那里还好吗?】
【真的有了身孕了吗?】
【肚子里的孩子是朕的吗?】
【是皇子还是公主?】
【要是皇子该取何名,是公主的话又该取何名?】
······
随着李世民思绪越飘越远,他的内心逐渐烦躁起来,而下面的百官也商议出来了年号。
“陛下,不如取年号为‘佑’,子受命于,是上派下来治理人间的,当是受之庇佑。”
“陛下,臣以为‘永宁’更好,万千百姓所求不过是一方安宁,取此年号,寓意着大唐在陛下的治理下会永远安宁和平。”
“乱时武治,平时文治,当取年号为‘文治’。”
“我大唐能有今,当属陛下功劳最大,一马踏江山,一箭平下,在陛下的带领之下,我大唐才平定各方诸侯,完成了一统,古之少有,当取年号为“开元”。”
······
百官们接二连三的上奏,很快就将李世民那越飘越远的思绪给拉了回来。
一连听到十多个年号,李世民倒是从中找到了两三个中意的,只是总感觉差了那么一点意思。
要么就是不能表明他新政的决心,要么就是太过浮夸,要么就是太过晦涩······
下面的众人眼见李世民还不满意,又激烈的讨论了起来。
也就在这个时候,御台之上的李世民,忽然发现了一个十分的有趣的现象。
不管是文臣也好,武将也罢,所有人都在互相讨论着年号,即便是性格孤僻之人,那也是左右沉思,反复斟酌。
唯独那魏征,闭着双眼站在人群之中,就好似睡着了一般。
李世民被这一幕给气笑了,“魏征?”
也不知道魏征是真的睡着了,还是周围的声音太过嘈杂而没有听到李世民的声音,仍然闭着双眼没有一点反应。
“魏征?”
李世民又喊了一声,声音也比刚才的大了些,但是魏征仍然没有任何反应。
这下子李世民是真的怒了,甭管魏征是真的睡着了,还是假装没有听见,这都是没有将他放在眼里。
“嘭!”
李世民用力狠狠地拍了一下眼前的御桌,偌大的声音直接让殿内的所有人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大气不敢喘一口。
“魏征!”
“朕叫你呢,没听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