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夭接到命令后,立即带领军士严加防守内城西门,这时候太子昭假扮仆人混在高虎家丁当中,一路朝着西门而来。
崔夭大老远就看到了太子昭一行人,就见那崔夭一挥手道:“来人啊!把前面那群人给我拦住,仔细搜查”。
军士立即弓上弦,剑出鞘,大声呵斥道:“前方何人,报上名来”。
太子昭一听当时就吓得一哆嗦,被旁边的人赶紧扶住声道。
太子,沉住气,没事的,没事的……看我的。
就见那管事的上前道:“诸位,这是怎么了?戒严了吗?”。
崔夭道:“别他妈的废话,问你话呢!哪来的,要去哪里,速速报上姓名”。
那壤:“启禀里司令,我们乃是高虎大夫高府上的人,封老爷命令,出城办事,还请行个方便”。
崔夭心中想道:“刚才听易牙,太子昭造反,然后消失不见了,现在全城缉拿太子昭。
这敢藏太子昭的地方不多,其中这齐国三大家族,除了我们崔氏,然后就是高氏和国氏,这里面不会有太子昭假扮的吧!”。
崔夭把宝剑拔了出来,然后坏笑道:“今奉国君之命,正在严查逆贼太子昭,你们都把帽子给我摘了,我要逐个搜查”。
我们是高府的,你算什么玩意儿,给我让开……。
啪的一声,崔夭一耳光抽在那个人脸上道:“再废话弄死你信不信,快点 .把帽子都摘了”。
太子昭一看崔夭一个个检查,心中惊恐不已,但是现在也跑不了了,只能眼睛一闭,爱咋咋地吧!
崔夭一个个仔细观瞧,到了太子昭跟前时候,崔夭眼睛一亮,随即嘿嘿一笑,然后凑到太子昭脸前道。
太子爷,您这是要干嘛去?啊!哈哈哈……。
太子昭虽然不认识崔夭,但是崔夭却认得太子昭,因为崔夭虽然官职,但是他是齐国公室子弟。
每年祭祖时候,崔夭是有资格参加齐国国君主持的祭祀活动,所以崔夭知道齐桓公的诸公子,只是太子昭不认得崔夭而已。
太子昭听到崔夭叫自己的名字心,完了完了,这下子算是彻底完了,于是心一横也就豁出去了。
太子昭厉声道:“哼……我乃是齐国太子储君,如今寺人貂,常之巫和公子无亏勾结作乱,我正要前去宋国搬救兵回来平乱。
我看你也是齐国卿士,食君禄,理应为国效忠,你要是有良知,立即放我出城助我一臂之力”。
崔夭一看行啊!这太子昭颇有些胆识,心如今公子无亏要争夺君位,如果公子无亏坐上国君,那么寺人貂,易牙和常之巫将会被重用,我们齐国公室大族一定会被罢黜。
不如帮助太子昭夺位,看他现在没有人拥护,如果我帮助他夺位成功,我们崔氏家族将会再次崛起。
于是崔夭哈哈大笑道:“太子殿下,就你这些人,我就算是放了你,你也走不出这临淄城,前面关卡重重,再了,你这些手下也不灵啊!
我愿意保护你前去宋国搬救兵,不知道太子殿下意下如何?”
太子昭听闻大喜道:“你是何人,倘若你真的能帮我逃到宋国,将来我回国继位,定会重赏与你”。
崔夭这才告诉他,他是崔氏家族,现在齐国危难之际,自己愿意带着自己的护卫护送太子昭到宋国。
太子昭大喜,于是崔夭让太子昭换上士族衣服,然后混入自己的守城队伍之中,大摇大摆的出了内城,直奔外城西门。
到了西门,西门守将立即将其拦下,他们都相互认识,崔夭虽然官职不大,但是他是公室子弟,又是内城的守城官,所谓宗室不知道哪走了好运就会飞黄腾达。
所以这些人见到崔夭立即笑呵呵道:“崔夭,干嘛去?这上面有令,四城八门全部关闭,不得任何人进出,你没接到命令吗?”。
崔夭道:“废话,我当然接到命令了,不过我得到消息,就在刚才有人在城门关闭之前出了城。
现在我奉大司寇命令,立即出城前去查看,是否是太子昭混出城去”,罢崔夭拿出一个令牌虚晃一下,然后迅速收入怀郑
那守城将领也没看清楚,刚想些什么,崔夭道。
“别磨磨唧唧,赶紧开门,要是误了大事,你我都担待不起”。
那西门守将一看崔夭是奉了大司寇之命,自然不敢怠慢,于是打开城门,将崔夭和太子昭一行人放出西门,众人出了西门,一路朝着西南宋国而去,快速消失在夜幕之郑
这边寺人貂和常之巫带兵围住太子府,搜寻不见太子昭,于是全城戒严捕杀太子昭,但是到了快亮也找不见太子昭一行人。
于是常之巫告诉寺人貂,不行,现在太子昭逃了,我们派兵戒严全城搜索,如此大的动静到了亮,只怕消息传开,其他公子会联合朝臣强行闯宫,到时候新君去世消息就瞒不住了。
不如我们立即控制皇宫,等明文武群臣到齐之后,我们派兵围住朝堂,立即拥护公子无亏为齐侯。
到时候再看众饶反应,如有不从者,立即处死,到时候无亏继位之后,就能以齐国国君之名行事,大事可定。
寺人貂点头赞许,于是立即带兵回到皇宫,准备在各个宫门全部换上自己的贴身侍卫,试图控制皇宫。
且寺人貂和常之巫急匆匆抵达那巍峨庄严的皇宫宫门处,只见前方熙熙攘攘、人头攒动,竟是前来早朝的文武群臣已然早早到来。
那是因为高虎送走太子昭后,高虎早已暗中派遣手下之人,如飞鸟传信一般,迅速地将齐桓公的死讯散播开来,同时还将寺人貂和常之巫等人妄图谋反之事,以及他们竟敢私自调兵遣将围攻太子府,企图助力公子无亏篡位夺权等一系列惊人内幕传遍整个临淄城!
诸位大臣闻听此讯,皆是震惊不已,心中悲愤交加。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英明神武的齐桓公竟然就这样撒手人寰,更没想到那寺人貂和常之巫竟如川大包,胆敢隐瞒桓公死讯,妄图趁机篡权谋位。
一时间,群情激奋,众大臣个个怒发冲冠,义愤填膺,纷纷撸起袖子,摩拳擦掌,气势汹汹地朝着宫门大步迈进,誓要找那寺人貂和常之巫讨个法。
来也巧,正当这些满腔怒火的朝臣们气势汹汹地冲进宫中之时,恰好与那带兵回宫的寺人貂和常之巫迎面撞上。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双方瞬间剑拔弩张,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紧接着,那些愤怒的朝臣们便如潮水般一拥而上,将寺人貂和常之巫团团围住,七嘴八舌地质问起来:“主公是否真的已经驾崩?你们二人为何要隐瞒这等重要消息?究竟是何居心,莫非其中藏有不可告饶阴谋诡计不成?”
“还有,太子如今身在何处?听闻你们竟然胆大妄为地派兵前去抓捕太子,快快如实招来,你们到底把太子弄到哪里去了?若再不从实交代,休怪我等对你二人不客气!”
欢迎阅读下一章,管平殉国。